创业初期的策略与做项目的本质和优势
今天有个在职大厂的朋友过来聊项目,没在办公室喝茶聊,出去边爬山边聊,属实很健康了。
他准备要做一个产品(软件),这里就不具体说是什么产品了,保护隐私。
与他聊天,我发现大厂出来的创业者会把一些大公司的毛病和习惯带入小公司,还没开始就在想场地、人员、服务器等等,粗略估算月支出已经得万把块钱了,产品还没雏形,没有Demo,还想看看有没有资方支持,说实话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,我觉得作为一个素人/普通人是很难很难能够靠想法获得投资了。
他问我是怎么开始的,我与他分享了一下我做项目的0-1(我就不说创业了感觉有点装逼,没有为社会贡献到太多的价值),在这里对今天爬山聊的内容也复盘一下做个小总结,对同样想独立出来单干的或者说做工作室、小公司的人提供一点思路。
创业初期的策略:
不要一开始就把钱花在场地、人员、服务器上!
确定产品/服务,先自己单干,或者一个人单干不了全部那就外包部分工作内容,先跑通业务流程,也就是先实现最小可行性产品(MVP),在最短的时间内,用最少的资源,构建出一个能够满足目标市场核心需求的产品原型。
拿自己举个例子,我做文章服务的,我是即做校园墙(前端流量),又自己写稿子(后端交付),早期一天工作15、16个小时,我个人跑通了业务流程才开始放大的。
或者如果精力有限,本身也有主业工作只能兼职做这个副业,那可以做好前端流量,没时间去写稿子,那就把写稿的工作外包出去给专业的文章服务团队,这样也能开始做起来开始赚钱。
那么等业务量起来之后,自己做不过来了,再考虑招人或者组建团队,招人复制你所做的事情继续搞流量,单子写不过来了就多招一个人写,OK那这就是已经开始在放大自己的业务了,员工能给你产出1w,你给他发5k,就是在赚取他劳动产出的剩余价值了。
那和一开始租个大办公室、然后在招几个人、做软件的还要买台云服务器,钱花下去了,还没业务,这样是不是更稳妥一点?
上面讲到了赚取他人劳动产出的剩余价值
那就接着分享一下做项目的本质和优势吧:
本质:解决市场供需问题
有人有需求,你能解决这部分人的需求,那他就可以是一个项目,并且你能在这上面赚钱
优势:前期虽然收入可能不如大厂,但收入的形式其实是发生了质变的,上班你是靠你的单位劳动时间去换取薪资,但自己开始创业或者说做项目,你就自己掌握了分配权。
当业务量起来之后,招人为自己工作,赚取他人的劳动价值。
掌握生产资料,剥削剩余价值
----
今天还与他聊了一下关于产品黏性这部分话题,此时此刻有些事情,后面再更新了...
来源:亦海博客
链接:https://blog.yihai.run/102.html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共有 0 条评论